统筹推进漏损治理工程建设经验综述
发布日期:2024-03-01 浏览次数:作者:小编
为加强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健全管控长效机制,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介绍了一些地区建立健全漏损管控长效机制等方面的经验。其中,在统筹推进漏损治理工程建设方面,介绍了江苏、湖南、广东等地推进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建立健全用水分区计量体系等方面的举措。
为降低供水管网漏损、保障供水安全,江苏省无锡市供水部门以漏损管控为抓手,采用有效措施控制供水管网漏损。通过智慧供水平台、漏损管控平台等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提升漏损控制精准性,实现供水管网可视化管理和快速化检漏修漏。此外,通过分区计量系统化管理,制定了分区计量规划,进行小区DMA(加装高精度电子远程水表)建设,为漏损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去年以来,通过小区DMA,监测夜间最小流量和其他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形成了小区DMA漏损预警报告,管理单位根据预警报告优化检漏、修漏工作。
借助信息化和数据化处理手段,建立地下管网数据库是实现漏损控制的必要手段。只有让地下管网“浮出水面”,让每一处管网、供水设施都有精确“身份证”,才能让精准管护和控漏节水有实效。
面对居高不下的漏损率和层出不穷的维护问题,湖南省邵阳市供水部门把地下不可见的因素提升到地上可视可控范围。启动供水管网GIS(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水源——水厂——终端用户”的地理信息采集工作,管网的位置、材质、口径、年限等各类信息一览无余,建立了看得见、摸得着、可操控的管网数据库。供水管网GIS采集并应用到智慧供水平台,实现供水管网资产的数据化、可视化管理。
据悉,当地供水部门在供水管网进水口安装远传流量计和压力监测设备,形成完整的水量计量传递体系和压力调控体系,全面提升管网运行的感知能力。“现在,通过智慧供水平台,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到所有供水管网的运行状况。”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以前,明知管网漏水,但不晓得哪里漏,只能像大海捞针一样四处盲探,很被动,效率极低。”探漏工王涛说道。之前,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五六个探漏工夜间集体出动,撬井盖查排污沟、排水井等,满城找漏,结果找了一整晚却一无所获。现在有了智慧供水平台这个“千里眼”,方便、快捷、精准,漏损治理效率大幅提升。通过分区计量,对各片区制定夜间2~ 5时流量参考值,分区计量系统自动分析数据并预警,哪怕漏点再小,都能及时发现、精准定位。
在提升漏损控制效率、提供更加稳定和安全供水服务的同时,广东省广州市供水部门通过物联网技术搭建智慧供水一体化管理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多尺度的漏损分析管理体系。借助智慧供水平台对压力、流量等数据实行动态监测,加速对流量异常区域的判断。同时,利用智慧供水平台完善供水管网数据,实现供水管网可视化管理,为管网的日常维护抢修提供有力支持,实现检漏修漏快速化。
老旧供水管网因使用年代较久,导致出现管道锈蚀、漏损率较高等问题。部分地区在建设完善智慧供水平台的基础上,更新供水管网设施,利用高强度耐腐蚀管线等设施,让居民用水更加安全便捷。
“高峰期用水再也不用担心了!”近日,江苏省苏州市供水改造工程完工,因管道老化产生的“用水难题”迎刃而解。据了解,考虑到工程在老旧小区实施,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协调工作量大,施工团队将项目按片划分,按照“一工地一方案”的原则,安排6个班组180名施工人员同步施工,督导施工单位做好现场安全保障工作。“此次改造工程将原先多为钢管材质的主干管道更新改造为球墨铸铁管道,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且不易漏损,杜绝了钢管内部锈蚀和水质二次污染的情况发生,居民用水更加安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城市供水系统中,漏损问题不仅会导致水资源浪费,还会增加供水成本、影响供水安全,尤其对于老旧小区而言,供水管网漏损治理改造一直是“老大难”。山东省济南市推进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漏损治理改造工程,已完成34个片区的漏损治理改造、管线改造79千米,为居民提供“优质水、放心水”。
去年以来,济南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项目市政管道工程涉及28条市政道路,建设地点多位于老城区,管线长度共计49.45千米。该工程启用物探技术,可完成区域监测评价、漏水确认和漏点定位。针对城市供水管网绝大部分为环状网、形成封闭供水区域、阀门难以关闭等问题,物探技术通过实施流量及水压测量,解决了这一难题,提高供水能力和供水效率。
拉网式排查让供水管网摆脱了40%~ 50%的超高漏损率;新技术发力为仓山区泰禾红树林二期找到隐藏的漏损管道……福建省福州市城乡建设局推进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通过对小区内部管网拉网式排查,向周边辐射,在加装二级监控表、闭水试验等确定漏点范围的基础上,内窥镜、管道机器人等新技术“上阵”,找到了小区围栏边一处漏损“盲管”。堵断“盲管”后,小区月漏损水量下降了4000立方米,漏损率降至5%。
宗 边
2024年2月27日《中国建设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