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进一步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水利建设持续进一步推进研究投资

发布日期:2024-03-13 浏览次数:作者:小编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长期特别国债”备受瞩目。“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那这一措施将如何影响水利领域?水利领域又将迎来哪些新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建设。近年来,我国水利建设全面加速,显著提升了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利用、水资源配置和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为国家防洪、供水、粮食和生态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水利领域加强“四个能力”的核心工作,与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支持方向高度契合。未来几年,通过增加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投入,将加快改善水利领域的短板,并全面提升“四个能力”,为积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水安全保障。

       大规模水利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水利工程具有公益性,特别是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盈利能力较弱,经常面临投融资“堵点”。2022年和2023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成功突破1万亿元,并得益于水利部门创新思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2023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金融信贷和社会资本投入5451亿元用于水利建设,占水利投资的44.5%,显示出财政资金、金融信贷和社会资本合力支持水利投资的态势。

      “充分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这一增量政策工具,将在增发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现有资金渠道基础上,扩大水利领域财政资金来源,为重大水利项目实施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吴有红认为,未来连续发行长期特别国债将为水利领域带来众多机遇。

       面对这一政策机遇,水利部门应采取何种措施以抓住这个机遇呢?

       专家建议利用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水利项目争取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建议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并善用长期特别国债推动长周期重大水利工程的投资。

       吴有红建议地方水利部门可以依托第三方专业机构,以提升长期特别国债项目计划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加强长期特别国债项目计划和申报业务培训,指导相关方正确理解政策、投资方向和申报要求等。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