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务治理需追根溯源,智慧水务系统市场成为新“蓝海”

发布日期:2024-03-18 浏览次数:作者:小编

       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涉及城市内涝和水污染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误区就是缺乏对城市水系统复杂度的了解。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任南琪在近期举办的中国水业院士专家论坛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表示,当前的水务治理侧重于在工程实施上侧重,却忽视了对城市水系统复杂性的认识。工程实施的轻规划、工程导向、以及缺乏源头治理的现状,严重的浪费了基础设施建设研发投入能源消耗。解决城市水患等诸多问题要采用中医整体思维,深层次追溯问题的根源、诊治病因、针对性地施行对策、系统化治疗。但是,现在很多城市的做法与真实需求相差甚远,智慧水务系统的覆盖普及任重而道远。

        伴随着极端天气事件和人口的增长等挑战加剧,突发性的大暴雨有可能使城市陷于水患和交通瘫痪。解决城市内涝和水污染等诸多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近期的全国两会记者会上表示,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预计将在2024年得以推进。利用数字化技术,城市的供水、排水、燃气、供热、桥梁、管廊等设施将实现实时监测,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正常运行服务保障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还将提升城市排涝能力,计划启动100个城市和1000个易涝点的专项整治行动。

基安云智慧城市供水平台

       有一名水务行业资深人士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行业中央项目投资将会是巨大的,比以往都要多,特别是将重点放在管网建设上,因为管网在水务系统中是非常薄弱的一个环节。抛开排水防涝以外,今年还将有专项经费用来更新改造和地下管网建设,这会有力促进相关的项目的投资。但是,他同时特别强调了社会经济效益相对于工程建设重要程度,倘若中央项目投资都转变成为新的政府债务,也许会造成项目投资持续性缺乏。

       在专家院士论坛上,多位专家提出达到水业全方位提质升级的几点建议。首先是观念的转变,特别强调海绵城市是绿色发展的实践,需要考虑系统优化而非单一元素的最佳化。然后是实践层面,充分利用新的生产力实现整体优化,智慧化被称之为水务升级发展过程中不容小觑的趋势和方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徐祖信以城市污水系统应用为例,直观地将数字水务比喻成感知数据的“眼睛”,智慧水务系统便是思考问题分析的“大脑”。在她看来,数字水务涉及基础数据和感知数据,而智慧水务系统的核心就是对数据的思考与剖析。在污水系统的智慧管控中,一般目标涉及实时预警、优化调度、节能减排等。通过应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模型建模,可以深入挖掘数据的逻辑,达到水务服务设施管理决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徐祖信特别强调,城市水务系统在数字统计分析方面仍然需要加强。

       智慧水务系统领军企业威派格的研究院院长薛浩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根据目前全国数百个项目实践情况来看,已经实施智慧水务的企业基本上能够实现柔性可用的系统建设目标,表现在较好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容错性方面。然而,在这一进程中,仍存在着一些未知风险,比如勒索软件、地震、火灾等导致机房断电或运行不稳定的可能性。此外,业务层面可能面临异常天气带来的挑战,比如冬季低温导致管道爆裂漏水,以及物联网监测数据出现噪声等问题,这些难题仍待解决。

基安云智慧城市排水平台

       薛浩指出:“我们认为,当前国内智慧水务系统正处于从柔性可用向韧性可信升级的阶段,需要系统具备应变力、防御力、恢复力、感知力和协同力。借鉴电力系统和产业互联网的实践经验,我们正在将它们的成功经验引入水务行业的智慧水务领域,逐步攻克行业瓶颈,实现整体优化。”

       近年来,为了构建安全、韧性和高效的水务系统,智慧水务系统市场已成为许多企业跨界追逐的“蓝海”市场。有研究报告指出,预计到2025年,我国智慧水务系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级别。

       中交路桥科技研发出的基安云智慧水务系统实现24小时动态监控水质;对各类监控对象实现水务工程自动控制;在业务和管理方面实现统一的流程,使业务人员的管理更加高效,实现精细化管理;实现供水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办公;把智慧水务和智慧城市相融合,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给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决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