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极限:城市如何以超负荷运作确保防汛与污水治理双赢

发布日期:2024-06-21 浏览次数:作者:小编

       长久以来,确保“防汛安全”同时“避免制雨季污水外溢污染”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难题。为了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轻对外界水体的污染负担,各地纷纷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有报道称,某地区在过去一年里,致力于通过让污水处理厂维持较长时间的满负荷乃至超负荷高效运作,来吸纳并处理更多的初期雨水与污水,尤其是将运行水平持续控制在设计最大承受能力的130%,远超常规设计负荷,以此提升其接纳能力。

       相关管理人员透露:“起初,我们担忧超常效率运行可能会牺牲排放水质的稳定性,但经过实践验证,我们成功实现了既定目标。两座设计处理量为百万吨级别的污水处理厂已连续数月保持了排放水质的高标准稳定性,所有运行指标均表现优异。”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污水处理设施都能在极限负荷下保证水质不受影响。这一成就的背后,依托着两项关键的前提。

污水处理厂

       首先,该地区的污水污染物浓度普遍低于设计预期,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设计处理浓度范围设定在350mg/L至450mg/L之间,而实际上日均值维持在较低的200mg/L至260mg/L区间。这意味着尽管水流量超过了设计标准,但得益于较低的污染物浓度,总体污染物负载并未超出设计上限,为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排放提供了可能。

       其次,该模式的成功实施高度依赖于近乎完美的设备运行状态。当污水处理厂以130%的超负荷状态运行时,必须动用备用设备,降低了系统原有的冗余度,增加了运行风险。因此,确保所有设备,尤其是核心设备处于最佳状态,成为维持此高效模式的必要条件。任何计划采用超负荷策略的污水处理厂,都应预先进行技术革新与设备升级,确保即使在高强度作业中也能拥有足够的设备备份能力,以应对突发故障,维系整个处理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污水处理厂

       城市在面对防汛安全与污水治理的双重挑战时,通过创新思维与科学管理,已经探索出了一条以超负荷运作为特性的新路径,力求实现两者间的和谐共生。这不仅要求我们在技术层面不断突破,如提升污水处理效率、优化运营策略,同时也强调了对基础设施的精细管理和维护,以及对潜在风险的预见与防范。未来,城市管理者还需继续深化对这一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利用智能监控、大数据分析等现代科技手段,更加精准地预测天气变化与污水流量,确保污水处理厂能够在保障出水质量的同时,灵活应对汛期的特殊需求。最终,实现城市在极端条件下的韧性增长,让“超负荷运作”成为城市智慧管理的新常态,共同绘就防汛安全与污水有效治理的双赢蓝图。

       中交路桥科技基安云智慧污水厂管理平台,实现对污水厂进行集中监控,真实反应污水厂的建设施工、生产、运维全过程状况。通过智慧污水厂管控平台对各个工艺环节设备设施进行集中监控,使得各级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全面、直观的了解和掌握生产状况,进而实现对整个污水厂生产运维的统一指挥和智慧调度。同时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智慧污水厂数学模型,通过监测进水水质、水量,智能调节加药量、曝气量、污泥回流量等,以降低污水厂的生产运营成本,科学指导污水厂的智慧运营,实现整个污水厂的节能降耗、出水水质的稳定达标。

相关文章推荐